“非遗里的中国年”暨“典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活动1月8日在世界汉学中心举行。来自希腊爱奥尼亚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的多名学者在当地逛大集、寻年味,体验“非遗里的中国年”。在亲身感受完非遗大集后,多位中希学者通过深入对话与研讨,深入探讨中希典籍与传统节庆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大文明的相互交融与现代价值。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8日在世界汉学中心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跨文化合作时如是说。
“非遗里的中国年”
2022年7月,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年八月正式设立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迄今为止,作为汉学领域里程碑式的学术组织,理事会已汇聚了来自全球63个国家的400多位杰出专家,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汉学学术网络。 同时,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执行机构——世界汉学中心已牵头构建起涵盖三十余个国家的国别理事会体系,旨在将各国汉学家组织和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群体效能。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汉学家在汉学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彼此的理解与友谊。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古典文明研究、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中希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汉学中心发起中希文明对话、共建希腊汉学中心、高层次人才互访、联合硕博招生等一系列人文交流合作项目,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范例。
图志